|
公司基本資料信息
|
工作室主人是位愛茶的川妹子,笑稱這里是"茶癡的秘密基地"。空間不大卻處處見巧思:靠窗的茶席鋪著粗麻桌布,配著民國風的銅制茶具;墻角的博古架上,陳放著從各地收來的老茶餅,年份最久的一塊普洱已有三十余載;就連茶寵都是主人親手捏制的熊貓造型,憨態可掬地臥在紫砂盤里。最妙的是中庭的小天井,幾竿翠竹在微風中輕搖,雨滴落在青石板上的聲響,成了最自然的茶席背景音。
試茶從一道蒙頂黃芽開始。溫杯、洗茶、注水,主人的動作行云流水。茶湯注入白瓷杯時,金黃的湯色透亮如琥珀,湊近便聞到清甜的栗香。輕啜一口,舌尖先觸到溫潤的甘醇,而后喉頭泛起綿長的回甘,仿佛把整個春天含在了嘴里。主人說這茶采自蒙頂山海拔千米的老茶園,沿用唐代"蒸青"工藝,難怪滋味如此清冽純粹。
接著品的是一款本地特色成都品茶工作室連戲130媺殿88O7銅浩1OO2全城各區到店外賣都可的茉莉花茶。與尋常花茶不同,這里的茉莉銀針用的是明前春茶做茶坯,與茉莉花七次窨制而成。干茶條索如銀毫披身,沖泡后茶葉在玻璃杯中緩緩舒展,宛如初綻的茉莉。茶湯入口先是清雅的花香,細細品味又能嘗出綠茶的鮮爽,花與茶的融合恰到好處,沒有半分甜膩,只有沁人心脾的芬芳。
最令人驚喜的是"盲品體驗"。主人會根據客人的氣質推薦三款茶,不告知茶名只讓用心感受。我抽到的頭款茶帶著巖骨花香,推測是武夷巖茶,果然是正山小種;第二款茶湯醇厚如米湯,葉底泛紅,竟是難得的老白茶;第三款入口微苦,回甘卻如潮水般涌來,主人笑著揭開謎底:"這是咱們四川的老川茶,爺爺輩傳下來的樹種呢。"
茶過三巡,窗外的雨漸漸停了。主人端來配茶的茶點:自家烤的杏仁餅干帶著焦糖香,手工熬制的陳皮醬配蘇打餅,解膩又開胃。鄰座的茶客正低聲討論著茶器,一位老先生用四川話慢悠悠說:"好茶就像好時光,急不得,得慢慢泡。"這話讓我忽然明白,為何成都人如此愛茶——在蓋碗的起落間,在茶湯的濃淡里,藏著的是對生活最本真的熱愛。
離開時暮色已濃,巷口的火鍋店人聲鼎沸,而茶工作室的燈光依舊溫柔。原來真正的成都味道,不僅在麻辣鮮香里,更在這一盞清茶的回甘中。若你也厭倦了都市的快節奏,不妨尋一家這樣的茶空間,讓時間慢下來,讓茶香浸潤心田,在唇齒間感受這座城市最溫柔的底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