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筆者在重慶豐都太平壩鄉中壩村看到,該村種植的馬蹄大黃已長至半米高,旁邊育苗棚里的大黃幼苗也長勢喜人。
“我們這里種植中藥材有得天獨厚的優勢,海拔高,土質松。今年,我種的馬蹄大黃純利潤在80萬元到100萬元左右,明后年的采挖面積更大,收入也更高。中藥材是每年都要挖,每年都要種,需要長期跟進,才能形成產業。”村民曹茲文說。
村民在中藥材大棚里除草。通訊員 陳芷琦 供圖
近年來,太平壩鄉充分利用獨特的地理氣候資源條件,因勢利導,發展中藥材等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,逐步實現由大宗中藥材向高附加值中藥材的轉變。
“與馬蹄大黃比起來,竹節參的產值更高,市場行情更好。現在我只種了3畝,準備在年底擴大到50畝到60畝,投產后,畝產值可達70萬元以上。”剛結束竹節參種子采收的村民萬統兵說。
據了解,該鄉馬蹄大黃、竹節參種植面積已達到4500多畝,年產值可實現8100萬元左右。中藥材方面,人均年增收1.6萬元。接下來,該鄉將加大對中藥材種植戶的專業培訓,推廣高附加值藥材,完善相關設施,加快中藥材產業鏈的形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