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安福縣北華山林場東風林區,員工正在檢查菌棒出孢情況。
多次強調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
農業產業化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引擎。2025年江西省委一號文件提出,實施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10個省級農業產業強鎮項目,建設1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。實施農業產業化“雙百行動”,2025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龍頭企業達到100家、超億元的新增100家以上。
同時,探索多種形式的聯農帶農機制,推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和“優質平臺+基地+農戶”等模式,健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政策同帶動農戶增收掛鉤機制,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。
安福縣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的100個糧食生產大縣之一,耕地面積57.2萬畝,每年為國家提供商品糧15萬噸以上。近年來,安福縣圍繞“穩糧、優供、增效”的總體要求,不斷增添農業發展動力,強力推動全縣農業產業加快發展。
3月31日至4月1日,安福縣委書記謝啟龍,縣委副書記、縣長華樺率黨政代表團先后到吉州區、吉安縣、遂川縣、井岡山市、永新縣進行考察。考察結束后,謝啟龍表示,農業方面要持續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,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產業,強化農業產業招商,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。
3月25日,謝啟龍專題調研農業產業化發展工作,他強調,要堅持因地制宜,立足特色優勢,以工業化思維發展農業產業,不斷做強做大龍頭企業,持續推進農特產品品質提升和品牌建設,全力打好農業“三化”攻堅戰,推動農業增效益、農村增活力、農民增收入。
時間再往前推,3月6日,謝啟龍就在安福縣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稱,全縣要打好打贏農業“三化”提升攻堅戰,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。堅持以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,推進標準化規模化生產、工業化企業化經營、立體化網絡化營銷。
一個月內,安福縣主官多次強調“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”,體現出該縣正通過整合生產、加工、銷售等環節,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轉型,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,最終實現農民增收。
融入“井岡山”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
從田間地頭到市場終端,只有構建完整的產業鏈條,才能讓農業真正成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。
吉安市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,培育出600余個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,其中,“井岡山”品牌以超120億元的價值躋身我國2024區域農業形象品牌影響力指數榜單第7位,農產品年銷售額突破120億元,農產品出口帶動50余萬農戶增收致富。在這片紅土地上,一場以標準化、規模化、品牌化為核心的農業變革正在縱深推進。
安福縣的實踐為這場變革提供了生動注腳。該縣積極構建“龍頭帶基地、基地連農戶”發展模式,投入銜接資金800余萬元,培育51個幫扶產業項目,推動17類農產品統一包裝標準,37個產品獲得綠色有機認證。截至2024年底,安福縣“井岡山”區域公用品牌農產品銷售額突破7.7億元。
“農業產業一頭連著經濟發展,一頭連著民生福祉,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。”謝啟龍稱,要加大品牌宣傳推介力度,融入“井岡山”區域公用品牌矩陣,擴大市場影響力。
品牌融入“井岡山”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,是安福縣農業“三化”提升攻堅戰的重要成果之一。近年來,該縣緊緊牽住品牌建設這個“牛鼻子”,通過規模化發展產業、標準化創建基地、市場精準營銷等措施,推動農業產業實現了質的飛躍。公開數據顯示,該縣先后建成5個“井岡山”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基地,23家經營主體獲“井岡山”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授權。
江西省鼎盛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是安福縣融入“井岡山”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的重要一環,去年,該公司通過擴大種植規模、引進先進技術,打造了萬畝金蘭柚種植基地,實現了金蘭柚的規模化、標準化生產,成為安福縣井岡蜜柚產業的領頭羊,帶動了周邊種植戶、務工村民增收致富。
正如謝啟龍所言,安福縣要不斷培育壯大金蘭柚等特色農產品品牌,主動融入“井岡山”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,拓展市場領域,促進農民增收、農業增效。
堅持招大引強和培優做強相結合
農業龍頭企業作為農業產業化的核心引擎,在整合生產要素、貫通產業鏈條、提升產業效能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引領作用。
“全縣要全力打好農業‘三化’攻堅戰,鼓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,引導種養大戶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,打造一批規模化的種養基地。”3月4日至5日,在2024年度全縣鄉鎮高質量發展流動現場會上,謝啟龍表示,要堅持招大引強和培優做強相結合,引進培育有實力、有情懷的企業,著力深化農產品精深加工,延長產業鏈、提升價值鏈、構建利益鏈,推動多種產業聚合。
記者梳理發現,在堅持招大引強與培優做強并舉,重點加強農產品精深加工方面,安福縣取得了一系列成績。公開數據顯示,截至2024年10月,該縣擁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、省級7家、市級26家,開發金蘭柚果脯、鐵皮石斛飲品等高附加值產品,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達26.13億元。
3月25日,謝啟龍在專題調研農業產業化發展工作時,進一步明確了農業“規模化、科技化、集約化”攻堅路徑。
“各有關部門要堅決扛起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任,立足全縣特色和優勢,以更大力度、更實舉措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。”在謝啟龍看來,要大力支持本地農業企業,鼓勵企業創新技術,延伸產業鏈條,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。
此外,該縣龍頭企業通過“企業+合作社+農戶”的創新模式,成功推動了新型經營主體的集群發展。去年,安福縣建立專班推進機制,投入專項資金217萬元更新竹江鄉黑木耳基地設備,創新實施“龍頭企業托管”模式,實現年生產菌棒30余萬棒,帶動戶均增收3000余元,村集體年增收11萬余元。
今年3月,安福縣橫龍鎮院塘村的黑木耳種植基地迎來大豐收,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,基地里的農戶們忙著采摘、搬運、晾曬黑木耳。據該基地負責人介紹,今年基地的黑木耳曬干后,預計產值達300余萬元。同時,該黑木耳種植基地還給村里的“留守勞力”提供了在家門口務工的機會,帶動村民就業增收,助力鄉村振興。
眼下,隨著“糧頭食尾”產業鏈的延伸,安福縣正形成“龍頭企業帶動-產業集群發展-農民多元增收”的良性循環,書寫著農業產業化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篇章。